皮膚科或外科工作中,經常有患者諮詢:我這個疤痕可以治療嗎?我是瘢痕體質嗎?
實際上,雖然瘢痕體質真實存在,但是比較罕見,而且瘢痕是基礎,是人體創傷修復過程中的必然產物,無法完全阻止。通過積極預防,精細治療,可以讓瘢痕由大變小,由明顯到隱蔽,儘可能恢復外觀和機能,減少患者心理和生理上的痛苦,使其恢復自信。
瘢痕體質好像是一切瘢痕發生的罪魁禍首。
3年前的一天,秦小姐走路時不慎摔倒在滿布碎石的路面上,造成左下肢外傷,傷口從小腿到膝蓋,長約10厘米,馬上到附近的社區衛生中心治療,醫生給予清創縫合,囑每日回院消毒換藥,無感染等併發症,2周後傷口,拆線。
可是,由於傷口較深,很長一段時間裡,皮膚都有一道明顯的紫紅色疤痕,伴瘙癢,秦小姐不得不經常搔抓,回社區衛生中心複診,醫生認為她是瘢痕體質,說無法治療,以後還可能越長越大。果然,之後的2年多,疤痕逐漸增粗,顏色越來越深,並且有凸起的趨勢,摸上去感覺麻麻的、痒痒的,很不舒服。
正確認識瘢痕
根據解剖形態的不同,瘢痕可分為增生性瘢痕、瘢痕疙瘩、萎縮性瘢痕和瘢痕癌。增生性瘢痕是臨床常見的瘢痕類型,一般是增生性病變局限於傷區範圍之內者。瘢痕疙瘩則表現為高出正常皮膚表面、超出原始損傷範圍、呈持續性生長的腫塊,質地較硬,彈性較差,可伴有瘙癢或疼痛,具有治療抵抗和治療後高復發率的腫瘤類疾病特徵。萎縮性瘢痕臨床上表現為皮膚凹陷,它是一種由於皮膚膠原纖維缺失或皮下纖維攣縮而誘發的皮膚萎縮。瘢痕癌則是發生於瘢痕皮膚且具有一定侵襲性的惡性腫瘤,亦稱馬喬林潰瘍。燒傷所致的瘢痕癌在臨床中常見。
實際上,雖然瘢痕體質真實存在,但是比較罕見,而且瘢痕是基礎,是人體創傷修復過程中的必然產物,無法完全阻止。